2013/06/16

菁寮 一日遊

首先第一站,目標兩美理髮店。


兩美理髮店


自1938年由許老先生到許正義先生接手,至今經營了老理髮店有69年,夫妻理髮技術一流,目前店內有一座老式皮製,退去風華的古董理髮椅,和製作鵝毛耳挖子的絕活,風靡全台灣,甚至到日本,人稱「消息仔」,高貴不貴一枝70元(可用上幾十年).歡迎您訂購。






我們就沿著路線來到了荷蘭井。


荷蘭井

荷蘭井湧泉民宿是典型的三合院建築,每一間客房依原有建築格局略有差異,但全是通鋪房,衛浴全都在外頭。南台灣的夏天陽光耀眼,為免天氣燠熱住客難以入眠,民宿全都加裝了冷氣,讓遊客在體驗傳統農村生活的同時,也能舒適好眠。 這棟特別的傳統古厝民宿,也附設菁寮農村生活體驗博物館,不僅提供無米樂故鄉遊程和導覽,並提供染布、彩繪斗笠、碾米DIY、綁稻草人、草編和挑扁擔等體驗,也可以品嘗農村割稻仔飯。



之後,走走走不知不覺到了鐘錶行,

瑞榮鐘錶行


老闆殷瑞祥先生15歲畢業後,奉父母親旨意,到鹽水從事鐘錶店的親戚那兒學習鐘錶維修,共花3年4個月時間學習,當兵1年光復後回到菁寮。
20歲即從事此行業至今。
初在墨林村206號租店面,父母賣牛隻添購簡易設備幫助創業,草創期生意平淡。
過了幾年後,鐘錶普及化使一般人都消費的起,生意才漸入佳境,逢女兒出生當時的營業間生活空間顯得擁擠,適隔壁店鋪租約到期,將隔壁買下並往後方擴建,營業空間才具目前規模。約20年前盛況期,菁寮有2家鐘錶業,殷瑞祥先生的用心經營亦得到不錯的報酬。早期鐘錶以發條形式,店內販售品牌以SEIKO、CITISEN為主,有電 子錶後,發條漸漸少人使用,電子錶後其價格低,品質較差,常損壞維修不易,因此店內較少販售。另外也設有眼鏡部,並有檢驗、磨片等設備....

直到市 面上有機械磨片,相形下手工磨片不符時間成本,因此沒長久經營。而民國85年以後成依市場崛起,穿著潮流也不再要求正式,西服業自然受到影響,盛況不再的情形下,有些業者轉行,菁寮僅新美西服為此至今。


資料來源


接下來就是年代久遠的菁寮國小啦!

菁寮國小

菁寮國小為後壁區最早設立的學校,於明治四十四年(1911年)設立,名為「菁寮公學校」,首任校長是日本福岡縣人谷義廉。之後到了昭和十六年(1941年)修改臺灣教育令後,更名為「菁寮國民學校」。而在二次大戰後,校名先後改為「後壁鄉第二國民學校」、「菁寮國民學校」,而民國五十七年(1968年)改為「臺南縣後壁鄉菁寮國民小學」後直到2010年才因行政區改制而更名。
校內的日治時期舊建築約在民國六十年(1971年)左右開始拆除,民國時期初年的舊建築後來也開整修或拆除,留下來較有歷史性的建築主要便是禮堂、辦公室與日治時期的升旗臺。
升旗臺建於日昭和六年(1931年)9月,於昭和八年(1933年)4月15日舉行校旗豎立典禮。基座上原為鐵製旗桿,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鋸掉當作砲彈原料,之後改用木製旗桿。戰後升旗臺繼續使用到民國七十一年(1982年)10月新的國旗臺暨司令臺完工後為止,之後閒置。





終於,到了最後一站了。

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

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的菁寮國小附近。該教堂建於1960年,原屬於方濟各會系統,但於1991年委任「聖若望修會」管理。由德國建築師哥德佛萊德·波姆所設計。這座教堂是他第一件海外作品,在波姆於1986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,該教堂在臺灣的建築價值與時代意義更加受到重視。而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,該建築被票選為第23名。該教堂主保為聖魯德克主教。聖堂左側的壁龕為朝拜聖體堂,內有鑲有極小片真十字架纖維的十字架以及聖瑪利亞·葛萊蒂的聖髑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